征文“浅谈亦庄新变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亦庄,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发展前景摆在了我们亦庄人面前,这让作为亦庄一份子的我们每每感受至此,心中都有无限感慨,思绪也止不住的百转千回。
“最早的亦庄,在上世纪50,60年代,可以说只是北京郊区的一个村庄。”一位在亦庄居住了多年的老人这样告诉我。然后随着经济慢慢的发展,亦庄周边陆续建起了供销合作社,先后成立了亦庄乡,之后又和附近的鹿圈乡合乡并镇形成了现今的亦庄镇。
但令早期的亦庄真正开始崛起并被世人所认识的,还是1991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筹建,1992年开始正式建设并对外招商引资,自此亦庄开始快速发展。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总有这种感觉的时候,现在的我有时驱车走在开发区内某一个街段时,脑中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眼前的这片企业、这幢高楼曾经是我们村子的哪块土地啊,原来村子的样貌依稀还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曾经的小村落已经不复存在,被代替的是我们新区的新面貌、新景象、新的发展。
对于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亦庄人来说,当年刚刚搬完家住上新楼房时的新鲜感一过时,总有一些无所适从,一种无限延伸的空虚感总是萦绕在心头,彻底的失去了祖祖辈辈耕耘、生活的土地,再也不能夏日里坐在自家院子里纳凉,不能推开这门走进那院畅心的和老街坊唠嗑,孩子们不能无拘无束的在村里的胡同里嬉闹、追逐¨¨¨等等的这一切都已经似昨天般的过眼稍逝了。
如果说当时没有抱怨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亦庄人就是凭着一股坚强、一种韧劲使自己很快的融入到了新区的建设当中。转制之后,政府给我们安置了新的工作,给从来没有享受过保险待遇的村里人上了保险,为那些在地里劳累了一辈子的老人、身体不好的中年人安排了退休,真正做到了坐在家中也有钱花,让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
下面是这几天我跟楼下的一些大爷大妈通过聊天,了解的一些我们亦庄这些年搬家前后的真实生活对照。
“冬天可以暖暖和和地看电视了”
一位老人告诉我说:“搬家前每到冬天,我家都要备上5吨煤,烧上土暖气,可这样屋里还不暖和。在屋里都得穿上大厚棉袄。烧了的炉灰还得扛到几百米外的垃圾集中存放点。搬家后,现在的家里每年冬天都温暖如春,我们一家老少坐在布艺沙发里,悠闲地看着电视剧,对面的电视墙上还挂着46英寸的液晶大彩电。彩电旁边摆放着一台双开门的大冰箱。隔壁的卧室里还放着一台25英寸的液晶彩电呢,还有现代化的家具。”“冬天,我的家里终于暖和了,不用再受冻了!”老人笑着说,“这是我以前最向往的生活,住进新楼房,在自家的暖和屋里看电视。”
“现在可好了!屋子里的温度都能达到20℃,我这老太婆可算享上福喽!”老人笑了。
“再也不用跑老远上公厕了”
那时的村里村民家中都没有厕所,要想上厕所,都得到街上的公共厕所。对于那段记忆,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亦庄人终生难忘:“我们家在胡同里面,距离公共厕所比较远。我都六七十岁的人了,特别容易上厕所,可是那公共厕所就那么几个蹲坑,上厕所经常要排队。好不容易等上了,像我们这些老年人蹲厕所时间都长,外面等着的人多,有时就会催,特别难受。”旁边的一个大妈说。
“不过,现在住进楼房了,还用上了马桶,上厕所那是方便极了!” “而且家里也干净卫生!”老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开心的说着。
“下雨出门不再走泥浆路了”
“当时村子里最害怕的就是下雨,一下雨,路上就全是水。如果雨稍微大点,积水就排不出去,能有半米多深,大家都得穿着过膝的雨鞋出行。时间长了,雨水就成了泥汤。并且当时路基高,村民的房子地基低,一下雨,水就往户里灌。大家还得用盆将水往外淘。”老人们谈起当时的情景真有些不堪回首,“现在出行可好了,道路都是柏油路,再也不怕下雨了,出行很方便。”
回迁后,一套居住三套租赁
“回迁前,我们村里的人都盼着快点搬家!”老人的语气轻松了许多,“这次拆迁搬家后,我们家分到了四套房子,我和儿子选择了一套一楼的87平米的房子居住,其他几套主要是出租。我现在是过着坐在家里每月拿着退休金,月月拿着租金过日子的生活啦,这种日子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啊。像我家现在这样的小日子,村子里几乎家家都这样。”
老人笑着说,“想想以前的日子,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感觉简直是不同的年代。”
其实看得出来,老人们说的都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因为她们脸上那种发自真心的笑容和满足的情绪是不会掩饰的。
搬家之前,我们的父辈都是典型的农村人,每天过着起早贪黑的日子,睁开眼睛就是下地种田,到生产队参加农忙。这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止的重复着,听大人们说,那时没有什么保险啊,福利待遇的,连每月发放工资都达不到,在队里辛苦干了整整一年到年底才能拿到两三千元钱,过年的时候用这笔钱先把外帐还一还,剩下的钱孩子大人再买点年货、衣服的。现在的我们,每月拿着固定的工资,想吃什么就可以到超市自由的选购,天天都像过年似的。
那时每天从地里回来都累得够呛,还要操劳家里的里里外外的事,哪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遛弯啊、娱乐啊,这些都是当初村里人想都想不到的生活方式。可自打政府占地回迁后,我们住上了楼房,通上了天然气,电灯电话更是家家户户的普及了,每天傍晚吃完饭,楼下就有三三两两的街坊开始遛弯啊,坐在一起杀杀象棋、聊天啊,小区里随处可见的健身器材,大家随时都可以去锻炼锻炼。
政府为了更加丰富咱们老百姓的业余精神生活,成立了社区居委会、活动站,还有人民健身广场、排练厅。那些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大爷大妈们天天傍晚就聚集在一起,健身操、广场舞、太极拳,还有喜欢唱歌的居民可以在室内或露天的练歌房过足瘾,唱个够。定期还会有文艺汇演啊,社区演出啊,让大家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艺,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热情。
根据不同类型的村民、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政府专门制定了更全面的政策和制度,让我们这些失地的农民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全面的选择空间,慢慢的大家心中的顾虑打消了,剩下来的全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做起事来更加有了信心,那种当初离开土地、离开自家院子的失落感没有了,有的只是对新区未来发展的好奇和接纳心理,有的是作为新亦庄人的骄傲和自豪。
现在,亦庄的交通网已经趋近于成熟,老百姓下楼就可以坐上公交车,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落成的地铁5号延长线,让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乘上了地铁,在地上地下错落的交通枢纽中体会到了新区生活给予我们的新惊喜;近年来,随着沃尔玛商区的建成,我们可以不用进城就能在自家门口看上宽荧幕的电影;可以随意尝遍不同特色的小吃、感受到不同地域风格的饮食特色;而且,随着这片土地被各个地产商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随着各种高档住宅区的落成,各种配套生活设施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新亦庄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上生根发芽,现在随意走在街头,你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周边的新变化、新发展。
随着新区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老百姓心中的观念也有着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就像上面所提到的,以前家里来个客人啊,有个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啊都是在自家操持一大桌子的饭菜供大家享用,但现在随便步入任何一家中高档餐厅,都能看到我们平民百姓的影子,大家围坐在桌边推杯换盏、尽兴畅谈,享受着天伦之乐。
带来这一系列效应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现在是新区人、我们有着稳定的工作、宽敞的住宅、有着生活的保障,生病有医疗保险、购房还有公积金、退休后有着固定的收入。这样的日子我们还有什么顾虑,还有什么不满的,当然是该好好的放松下心情、好好的享受一下美好的生活啊!
今天的新亦庄正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作为新区人我们的每一天都将不会延续昨天的生活。中国有句成语叫“日新月异”,这个词用在我们这里是最最恰当不过了,未来的新亦庄将有更多的高楼大厦建起、将有更多四通八达的道路通车、有更多的成熟配套生活设施建成供我们使用。曾经的村里人已经开始过上了悠闲的城市化生活。在我们曾经熟悉的这片土地上将有着更加翻天覆地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为新亦庄祝福、为新亦庄喝彩!
“最早的亦庄,在上世纪50,60年代,可以说只是北京郊区的一个村庄。”一位在亦庄居住了多年的老人这样告诉我。然后随着经济慢慢的发展,亦庄周边陆续建起了供销合作社,先后成立了亦庄乡,之后又和附近的鹿圈乡合乡并镇形成了现今的亦庄镇。
但令早期的亦庄真正开始崛起并被世人所认识的,还是1991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筹建,1992年开始正式建设并对外招商引资,自此亦庄开始快速发展。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总有这种感觉的时候,现在的我有时驱车走在开发区内某一个街段时,脑中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眼前的这片企业、这幢高楼曾经是我们村子的哪块土地啊,原来村子的样貌依稀还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曾经的小村落已经不复存在,被代替的是我们新区的新面貌、新景象、新的发展。
对于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亦庄人来说,当年刚刚搬完家住上新楼房时的新鲜感一过时,总有一些无所适从,一种无限延伸的空虚感总是萦绕在心头,彻底的失去了祖祖辈辈耕耘、生活的土地,再也不能夏日里坐在自家院子里纳凉,不能推开这门走进那院畅心的和老街坊唠嗑,孩子们不能无拘无束的在村里的胡同里嬉闹、追逐¨¨¨等等的这一切都已经似昨天般的过眼稍逝了。
如果说当时没有抱怨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亦庄人就是凭着一股坚强、一种韧劲使自己很快的融入到了新区的建设当中。转制之后,政府给我们安置了新的工作,给从来没有享受过保险待遇的村里人上了保险,为那些在地里劳累了一辈子的老人、身体不好的中年人安排了退休,真正做到了坐在家中也有钱花,让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
下面是这几天我跟楼下的一些大爷大妈通过聊天,了解的一些我们亦庄这些年搬家前后的真实生活对照。
“冬天可以暖暖和和地看电视了”
一位老人告诉我说:“搬家前每到冬天,我家都要备上5吨煤,烧上土暖气,可这样屋里还不暖和。在屋里都得穿上大厚棉袄。烧了的炉灰还得扛到几百米外的垃圾集中存放点。搬家后,现在的家里每年冬天都温暖如春,我们一家老少坐在布艺沙发里,悠闲地看着电视剧,对面的电视墙上还挂着46英寸的液晶大彩电。彩电旁边摆放着一台双开门的大冰箱。隔壁的卧室里还放着一台25英寸的液晶彩电呢,还有现代化的家具。”“冬天,我的家里终于暖和了,不用再受冻了!”老人笑着说,“这是我以前最向往的生活,住进新楼房,在自家的暖和屋里看电视。”
“现在可好了!屋子里的温度都能达到20℃,我这老太婆可算享上福喽!”老人笑了。
“再也不用跑老远上公厕了”
那时的村里村民家中都没有厕所,要想上厕所,都得到街上的公共厕所。对于那段记忆,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亦庄人终生难忘:“我们家在胡同里面,距离公共厕所比较远。我都六七十岁的人了,特别容易上厕所,可是那公共厕所就那么几个蹲坑,上厕所经常要排队。好不容易等上了,像我们这些老年人蹲厕所时间都长,外面等着的人多,有时就会催,特别难受。”旁边的一个大妈说。
“不过,现在住进楼房了,还用上了马桶,上厕所那是方便极了!” “而且家里也干净卫生!”老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开心的说着。
“下雨出门不再走泥浆路了”
“当时村子里最害怕的就是下雨,一下雨,路上就全是水。如果雨稍微大点,积水就排不出去,能有半米多深,大家都得穿着过膝的雨鞋出行。时间长了,雨水就成了泥汤。并且当时路基高,村民的房子地基低,一下雨,水就往户里灌。大家还得用盆将水往外淘。”老人们谈起当时的情景真有些不堪回首,“现在出行可好了,道路都是柏油路,再也不怕下雨了,出行很方便。”
回迁后,一套居住三套租赁
“回迁前,我们村里的人都盼着快点搬家!”老人的语气轻松了许多,“这次拆迁搬家后,我们家分到了四套房子,我和儿子选择了一套一楼的87平米的房子居住,其他几套主要是出租。我现在是过着坐在家里每月拿着退休金,月月拿着租金过日子的生活啦,这种日子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啊。像我家现在这样的小日子,村子里几乎家家都这样。”
老人笑着说,“想想以前的日子,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感觉简直是不同的年代。”
其实看得出来,老人们说的都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因为她们脸上那种发自真心的笑容和满足的情绪是不会掩饰的。
搬家之前,我们的父辈都是典型的农村人,每天过着起早贪黑的日子,睁开眼睛就是下地种田,到生产队参加农忙。这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止的重复着,听大人们说,那时没有什么保险啊,福利待遇的,连每月发放工资都达不到,在队里辛苦干了整整一年到年底才能拿到两三千元钱,过年的时候用这笔钱先把外帐还一还,剩下的钱孩子大人再买点年货、衣服的。现在的我们,每月拿着固定的工资,想吃什么就可以到超市自由的选购,天天都像过年似的。
那时每天从地里回来都累得够呛,还要操劳家里的里里外外的事,哪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遛弯啊、娱乐啊,这些都是当初村里人想都想不到的生活方式。可自打政府占地回迁后,我们住上了楼房,通上了天然气,电灯电话更是家家户户的普及了,每天傍晚吃完饭,楼下就有三三两两的街坊开始遛弯啊,坐在一起杀杀象棋、聊天啊,小区里随处可见的健身器材,大家随时都可以去锻炼锻炼。
政府为了更加丰富咱们老百姓的业余精神生活,成立了社区居委会、活动站,还有人民健身广场、排练厅。那些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大爷大妈们天天傍晚就聚集在一起,健身操、广场舞、太极拳,还有喜欢唱歌的居民可以在室内或露天的练歌房过足瘾,唱个够。定期还会有文艺汇演啊,社区演出啊,让大家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艺,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热情。
根据不同类型的村民、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政府专门制定了更全面的政策和制度,让我们这些失地的农民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全面的选择空间,慢慢的大家心中的顾虑打消了,剩下来的全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做起事来更加有了信心,那种当初离开土地、离开自家院子的失落感没有了,有的只是对新区未来发展的好奇和接纳心理,有的是作为新亦庄人的骄傲和自豪。
现在,亦庄的交通网已经趋近于成熟,老百姓下楼就可以坐上公交车,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落成的地铁5号延长线,让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乘上了地铁,在地上地下错落的交通枢纽中体会到了新区生活给予我们的新惊喜;近年来,随着沃尔玛商区的建成,我们可以不用进城就能在自家门口看上宽荧幕的电影;可以随意尝遍不同特色的小吃、感受到不同地域风格的饮食特色;而且,随着这片土地被各个地产商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随着各种高档住宅区的落成,各种配套生活设施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新亦庄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上生根发芽,现在随意走在街头,你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周边的新变化、新发展。
随着新区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老百姓心中的观念也有着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就像上面所提到的,以前家里来个客人啊,有个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啊都是在自家操持一大桌子的饭菜供大家享用,但现在随便步入任何一家中高档餐厅,都能看到我们平民百姓的影子,大家围坐在桌边推杯换盏、尽兴畅谈,享受着天伦之乐。
带来这一系列效应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现在是新区人、我们有着稳定的工作、宽敞的住宅、有着生活的保障,生病有医疗保险、购房还有公积金、退休后有着固定的收入。这样的日子我们还有什么顾虑,还有什么不满的,当然是该好好的放松下心情、好好的享受一下美好的生活啊!
今天的新亦庄正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作为新区人我们的每一天都将不会延续昨天的生活。中国有句成语叫“日新月异”,这个词用在我们这里是最最恰当不过了,未来的新亦庄将有更多的高楼大厦建起、将有更多四通八达的道路通车、有更多的成熟配套生活设施建成供我们使用。曾经的村里人已经开始过上了悠闲的城市化生活。在我们曾经熟悉的这片土地上将有着更加翻天覆地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为新亦庄祝福、为新亦庄喝彩!
新洁环卫
李文静